玩转留学魔方
尊敬的客户,欢迎咨询天材教育一对一辅导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奖励用不恰当会损害孩子的内驱力
时间:2020-08-25浏览次数:352次文章来源:天材教育

 

  表姐家孩子喜欢撕作业本,常常是一本作业本写了三四页,后面就开始撕掉。问他为什么,他就各种借口,因为同学落了本子,被同学撕掉了,不小心弄脏了,弄上水了。总之各种不得不撕的理由,层出不穷。

  然后再给家人要钱,去买作业本。

  为此表姐很苦恼,我了解之后,发现孩子这个习惯跟家里人不恰当的奖励有关系。

  表姐家是做餐饮的,一般下午都很忙,孩子做完作业,需要新的作业本的时候,表姐就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自己去选作业本。

  给的钱一般要多一些,买本子剩下的钱就奖励给孩子,让他自由支配。

  表姐说:“因为他有点胆小,刚开始,虽然离得超市很近,但是他也不想自己去超市,我就告诉他,只要独立买文具,剩下的钱奖励他自由支配,所以他才自己去的。之后我就成了习惯,买本子就让他自己的去选,多给他一些钱供他支配。”

  这样的奖励让他从买本子这件事上“吃到了甜头”,他之后的行为并不是独立买本子,而是想得到买本子的甜头,用所谓的奖励买零食和玩具。

  奖励起到了反作用,原因就是本来很多事情是孩子本来该做的事情,我们为了引导他快速做好这件事采用奖励的办法,反而让他觉得做这件事自己应该有所回报,没有回报做事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降低。

 

  到幼儿园接儿子,在等待放学的间隙,和他同学的妈妈聊了几句。

  她说自己家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之前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刷牙、收拾玩具这些好习惯,就采用了积分奖励的方法。

  刚开始这种方法十分奏效,孩子为了得到奖励,主动刷牙洗脸,老母亲心里很是欣慰。

  可是他最近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开始给妈妈讲条件了。

  她让儿子看会妹妹,孩子就说要多给他积分。让孩子把碗筷放到洗碗池,孩子会说这个又不积分,为什么要去做。

  她也不知道积分奖励政策要不要继续。

  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你好好刷牙,妈妈奖励你一个奶片;

  你自己走路去超市,妈妈就给你买个玩具;

  你把玩具让给妹妹,我奖励你一包奶。

  这样的奖励方式,或许在当时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奖励用的不恰当,就会损害孩子的内驱力。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故事:

  一位老人退休后在湖区买了所房子,想图个清净。可是,有一群小孩经常在附近踢球,追逐打闹,吵得老人不得安宁。

  于是,老人对孩子们说:“我喜欢看你们踢球,为了感谢你们,我奖励你们一美元,你们明天再来吧。”

  第二天孩子们又来了,他们踢完球后,老人说钱不够了,只给了他们0.5美元,孩子们不大高兴,但还是接受了。

  第三天,孩子们踢完球,老人却说没有钱奖励了。

  于是,孩子们一哄而散,再也不来踢球了。

  本来孩子们踢球是因为自己喜欢,有内驱力,可是老人利用了奖励的副作用,把孩子们的内驱力破坏了,没有了奖励让孩子们找不到了踢球的乐趣。

  平时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刷牙是为了保护牙齿,看护妹妹是为了帮助妈妈,收拾玩具是为了房间整洁,只有孩子是因为自己的需要做去做,才能养成内驱力。

  如果仅仅为了奖励,内驱力不仅无法加强,还会慢慢削弱。

 

  内驱力是什么?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都喜欢不断重复地做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情。

  本来孩子就喜欢的事情,只要我们给他肯定和鼓励就好了,过度的奖励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做这件事的兴趣。

  对于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我们要讲道理,推一把,可能要用到奖励的办法。

  本来磨磨蹭蹭的孩子,一听到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奖励,马上乖乖配合,兴高采烈地去做父母让他做的事,虽然有效果,但是这种用奖励引导孩子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孩子把做事情的乐趣全都集中到奖励上来,如果有一天我们提供的奖励对孩子而言没有吸引力,我们又怎么去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呢。

  从上幼儿园自己开始刷牙开始,儿子刷牙的问题就是影响我们母子关系的一大难题。

  儿子对刷牙各种抗拒,我为此讲道理讲到口干舌燥,但是每天早晚刷牙他还是各种磨蹭。

  我有时忍不住,他哭着也给他强制刷牙。反而让他更抗拒刷牙这件事。

  后来,我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采用了其他方式。

  看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牙婆婆》等,孩子喜欢重复的故事,我就把这基本关于刷牙的绘本反复讲了好几个星期,他对里面的人物和事情都很熟悉,还喜欢一边刷牙一边问,哈克和迪克被冲走了吗?牙齿警察去哪里了?

  当他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事情上的时候,对刷牙本身的关注和抗拒反而减少了。

  我老爸去牙医诊所看牙,我特意让他选择周末的时间,带着儿子去,看各种病牙的标本,看老爸牙齿拔掉以后的牙洞。将不刷牙的后果展现在他面前,而不是仅仅空洞地“恐吓”。

  然后还带他去超市选择他自己喜欢的卡通牙具,听刷牙歌。

  虽然这个过程漫长辛苦,但是他现在已经养成了主动刷牙的习惯,还是很值得的。

 

  积分奖励法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常用的行为塑造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因为奖励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利用正确,可以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起到督促作用,特别是对于孩子恐惧和抗拒严重的事情,刚开始用奖励的方法介入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当孩子抵触情绪变弱以后,就应该慢慢停止奖励。

  同一种奖励,用的久了,孩子产生了免疫力,奖励就会失去诱惑力,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对于孩子喜欢的事情,可以不用奖励,比如孩子喜欢唱歌,去肯定他唱歌唱得好就行了。他喜欢画画,就帮他把画挂起来。

  当他凭自己的喜欢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带给他的激励和内心的舒适感是什么都取代不了的,别人的肯定就是锦上添花。

  对于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

  最简单的方式便是讲道理。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3岁之前母亲对孩子的唠叨很重要,到了青春期应该少说话。

  所以孩子在习惯养成期,道理的灌输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讲道理不是不停地去讲大道理,对孩子讲道理要采用的方式必须是渗透式的。不要假大空的大道理,而是通过各种孩子喜闻乐见的渠道去引导。

  真正的教育是教育自己,不是教育别人。

  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的优化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给孩子一个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大,而且最喜欢模仿的便是自己的父母,想要孩子养成什么习惯,最基础的便是父母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才能更有底气地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