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留学魔方
尊敬的客户,欢迎咨询天材教育一对一辅导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初三复习要避开的8大误区
时间:2021-10-18浏览次数:336次文章来源:天材教育

 

  中考复习,为了少走冤枉路,下面这几大误区同学们可要注意了!

  1、埋头题海战术,忽视思考

  误区:

  很多同学认为成绩提高不了,是因为题目做得不够多!古人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埋首于题海自然是没错的。

  这些你要懂:

  如果题海战术真的有用的话,那学校干脆直接一人发100斤的测试题卷纸,大家回家做题去好了,为什么要听三年的课?

  想要学会知识,必须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思考”,做题只是为了提高做题的熟练度和综合应用。

  正确方式:

  有针对性的做题,并兼顾全面性原则。一定数量的题目是需要做的,但做题的同时要思考出题者的意图,通过其他方式如何考到同一知识点等等。

 

  2、熬夜补时间,忽视零碎时间

  误区:

  白天要上课,晚上回到家写完作业、自学到很晚,熬夜是每个中考生都不可避免的。有的学习熬夜到很晚甚至凌晨。

  这些你要懂:

  熬夜并不可取,不仅影响睡眠,容易疲劳,也会导致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成绩也可能会下降。

  正确方式:

  既然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能变成25小时,那么就只能把琐碎时间善加利用,比如乘坐地铁、公交车时,无法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这时可以借助MP3、手机等工具听些英语听力或其它音频资料。

 

  3、特立独行,忽视团队

  误区:

  因为初三时间紧张、任务繁重而把自己圈在厚厚的围栏中闭门造车,不与外界交流。

  这些你要懂:

  作为社会团体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自己从整体中摘除,不与外界交流,势必会为自己增加压力,无处排解!

  正确方式:

  跟同学放学一起等车或者回家的时候,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或热门话题,互相提问和探讨,这样不但能碰撞出不同的观点还能帮助加深记忆,更有助于压力的排解。

 

  4、拼命三郎,忽视劳逸结合

  误区:

  牺牲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全部时间投入学习,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的方法,使学习效果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这些你要懂:

  初三本来就是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的一年,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复习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而且,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味紧绷着学习这根弦,势必会为心理和生理增加重负。

  正确方式:

  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上轻松、愉悦的感觉,只有为自己不断加油,才可以充满信心地继续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中。

 

  5、沉迷得失,忽视测试本身的意义

  误区:

  月考或是其中考试,一味地沉迷于分数的多少。不明白中考之前的所有测试都是为中考做准备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考减少问题。

  这些你要懂:

  通过阶段性测试,你可以发现现阶段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些问题可能是知识方面的、应试技巧方面的,或者应试心理方面的。

  正确方式:

  明确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所在。在之后的复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

 

  6、重视疑难怪题,忽视基础题

  误区:

  学习过程中,把绝大多数精力投于疑难怪题,忽略基础题的练习。

  这些你要懂:

  中考试卷中,70%是基础题,20%是中档难度题,只有10%是基础题衍生的难题,绝大多数精力投于疑难怪题,就会因小失大了!

  正确方式:

  初三一轮复习时,注重的是基础,重点知识点要无一遗漏,到了第三轮复习时,该做的题都已经做过了,就不要做太多的题,尤其是难题刁题,不要去做,要不然会打击信心,反而更加容易紧张。

 

  7、只抓个别知识点,忽视全局

  误区:

  只学习孤立的知识点,不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

  这些你要懂:

  所有中考的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构成的知识网,特别是文科知识。

  文科有一些主观题,万一知识点没背熟可以通过知识体系来引出,这样还是有可能得分的。

  而理科是纯客观的,所有的知识点是由不得任何主观发挥的,整体的关键词把握了,还有可能根据公式导出。

  正确方式:

  把握宏观知识体系更加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

 

  8、照搬参考书,忽视课本

  误区:

  参考书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加深,而有些同学把参考书当成圣经,大部分学习时间花在参考书上,而用在课本上的时间却很少,本末倒置。

  这些你要懂:

  参考书是用来参考的!虽然有些质量高的参考书归纳总结得不错,但同学们只能用它来进行查漏补缺、启迪思路,最终自己思考形成解题思路才能考出好成绩。

  正确方式:

  注重课本的同时,结合参考书,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