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留学魔方
尊敬的客户,欢迎咨询天材教育一对一辅导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作文之从零分到满分(2)
时间:2019-01-05浏览次数:271次文章来源:天材教育

 

  1. 方法点拨
  2. 主旨领悟法——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 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材料】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很想喝水。它看见了一只水壶就飞了过去。壶里水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也喝不到。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用嘴衔起小石子,扔到水壶里,一颗颗小石子沉到水壶底,水渐渐升起来了。“啊,”乌鸦快活地说,“我喝到水了。” 
【分析】这则寓言故事,通过乌鸦喝水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动脑筋,想办法,然后努力不懈地去克服困难,终究会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可以取其本质,作为文章的论点。

二、抓关键句法——找寻关键,分析内涵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主要包括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材料】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分析】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野免谨小慎微,始终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反而葬送在自以为最安全的路途上。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①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②别摔在熟悉的路上;③需谨小慎微,还要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三、寻根究源法——概括情节,由果溯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中的因果关系,从原因切人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需要做到两点: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材料】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难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伤亡惨重,伤亡者中女性、学生居多。事故发生后,中央和上海市领导迅速做出批示,上海市成立工作组,统一指导善后工作,工作组由上海市市长杨雄牵头。2015年1月5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在评析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时指出,政府要承担责任。
【分析】这则材料的主要情节是:上海外滩举办跨年活动,发生踩踏事故,结果导致多人伤亡。原因:一是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一是政府组织不力,需承担责任。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①在任何公共活动中,人人都要遵守共同的社会规则,不盲从,相互谦让;②加强组织与引导,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强化政府的社会职能。

四、关系分析法——求同存异,辩证分析
①找出多则材料在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别。
②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材料】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②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分析】 首先找出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不同点:“不要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两者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五、由此及彼法——理解寓意,联系实际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和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进行“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的联想,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挖掘内涵,确定立意。
【材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徒。”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分析】抓关键句:“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猫头鹰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物及人,联系实际。人生存在社会中,如何融入群体?如何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对于生活中的问题,要学会分析根本原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①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②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④治标不如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六、多向发散法——审题立意,发散思维
材料作文大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般来说,材料中不同的人、事、物就是不同的立意角度。当然,立意可以多角度,但我们写进文中的却只能有一个。因而,我们要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角度立意,找出最有利于发挥,且易出彩的立意来写作。
【材料】有个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分析】(1)从儿子的角度。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考的空间。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①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②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③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④人生如穿袜子,苦乐自知;⑤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⑥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于为人所用)。
(2)从父亲的角度。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子,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被尊重,甚至被引导、被鼓励。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①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②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③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从综合的角度,可以提炼出观点: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