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2023-2024学年市中区七上期中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涵盖了语文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列的主要知识点,突出核心价值引领,人文素养立意,彰显学科的育人功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发展思想,提高审美情趣;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试卷整体较难,创新点较多,要求学生细心谨慎,稳住心态,并且对知识点需要灵活运用。
1、积累与运用:
一共5题,选择题每题3分,语言运用6分,共16分。综合语段中字音、综合语段中字形考查相对简单,虽是新题型,但难度较小,内容选自初中阶段课内字词及生活中常见易错字词。成语和病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中考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这部分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注意及时反复积累及易错点辨析,避免失误。语言运用选词填空及句子仿写,是对语言运用改为主观题后的灵活考查,难度中等,图文转换难度较大,注意花与其特点的对应以及格式对照。主题鲜明,基调健康,提醒学生应试的多面性、灵活性。
2、古诗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为本学期七上课内篇目,此次依旧考查课内实词、虚词及内容理解掌握情况,整体难度不大。第一题实词考查重要注释;第二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一直是部分学生的薄弱点,需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牢固记忆,灵活运用;第三题内容理解涉及涉及内容概括、艺术手法分析、主旨主题、语言特色等,考查较综合。
(2)课外文言文节选自《世说新语》。近几年中考以及平时考试选文涉及议论说理、写人记事、人物传记类,涉猎全面,综合考查学生文言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复习全面,明确各类文章特点,针对作答。
此次断句题难度不大,需要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划分,注意断句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句子意思,该题比较明显。本次翻译语句重点考察实虚词,如“与”“至”,需要结合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作答,也再次印证了文言文理解全篇的重要性,需要夯实课内基础,迁移课外阅读。要注意保持原意并且语意通顺。内容理解题为结合内容分析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难度中等。
(3)古代诗歌阅读《送魏二》是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有人时宴会上所做,写出了诗人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惜别之情。
近几年中考古诗词选文涉及以词和律诗为主,文体涉猎较为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能力,屡次改革都有所涉及,题目灵活多变。第一题为古诗词理解和分析的选择,需要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有充分的了解,对细节考查较为重视。第二题考查古诗词鉴赏之描绘画面,属于开发题型,需要学生理解题目的提问方式,二者皆可,只需言之有理。方法新奇,难度适中,需结合全诗内容及情感来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意象和描绘两部分二者缺一不可。
(4)古代文化常识主要考查课内文学文化常识,难度中等,只把课内文言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熟记就能够做对,要区分开谦辞和敬辞,联系生活实际。
(5)名句默写的题目,均选自课内古诗文,诗句内容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审美性、蕴含哲理、抒发爱国情怀、崇高思想、坚强意志等美好情感,描写优美意境等。同时强化古诗文名句实际语境中的理解性记忆,难度不大,需注意书写的准确度。
3、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题以主观题目的形式考查,考查《朝花夕拾》。新教材要求“三位一体”的阅读,将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名著进学考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举措。试题从作者、题材、情节、人物等维度入手,呈现原著内容,指向“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识记情况要准确、积累范围要广泛。主观题有创新点,难度较大,同时也要注意审题,紧扣题目要求,注意人物名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
4、记叙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赏析文本能力以及作答时语言表达能力,分值为21分。此次选文为《合欢,合欢》考察内容涉及新题型,文章洋溢着丰富的主题内涵,文章艺术手法娴熟,语言真挚感人,兼具心灵之真和艺术之美,属文质兼美的文学类文本。
此次第一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作者的经历和心情两方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第二题是要结合给出的例子完成朗读卡的设计要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等方面进行设计。第三、四题是考频极高的品味语言,包括修辞手法及赏析词语,属于基础题型。第四题为写作手法考察,综合性强,考查从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题型新奇,对学生理解领悟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高。第四题主要考标题作用。要首先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再结合内容和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结构作用以及表达效果的准确分析。再进一步结合文段内容,联系具体情节及情感综合作答。
5、作文:
此次作文为命题作文《这也是收获》,由写作题目、写作要求等构成。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宿构,突出写作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主体诉说,体现考生自己对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辨知。利用充分的思维发散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素材就会“千变万化”。但作文选材、篇章结构和语言组织上是学生的难点。作文中有书写分,写作时需注意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