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济南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总体上与新高考题型考查方向一致,难度稳中有增,主观题的占比进一步提高,情境化的命题形式更为突出。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使用新题型,扩大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度,引导学生增强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现代文阅读Ⅰ
共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整体渗透立德树人功能导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材料以中医药传统思维的前世与今生为背景,聚焦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1-3题选择题分别考查基本内容理解分析、推断、论据支撑论点等新高考固定考法;第4题考查概括论据并分析,相较于常考的分析论证,考查内容更为细致;第5题变相考查归纳概括,结合材料分析具体问题属于新高考常规考法,值得一提的是题目对材料的挖掘深度有所提高,题干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增加。
二、现代文阅读Ⅱ
文学类文本以一个士兵夜间站岗战胜内心恐惧的故事为背景,在命题方面考查的更为基础,回归语文本真,难度变相的提高。第6题考查画线句子的理解,由以往的段落分析聚焦到句子分析,需要更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深入人物内心才能把握题目的要点,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一定的语文素养作为支撑;第7题考查小说艺术特色分析与鉴赏,包括人称、补叙、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分析,相较于以往相对单一的考法,本次考试涉及的知识点更为密集和综合;第8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属于常规考法;第9题考查段落和次要人物的作用,属于传统考点,但是更为综合。
三、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共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古诗鉴赏1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与课标、统编本教材的内在精神一致,强调能力,融会贯通。诗歌鉴赏第16题,要求分析诗歌写景抒情的特色,看起来比较好上手,实则需要有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和角度做支撑,兼具一定的审美能力,其中涉及的语境有上下文语境、关于创作背景的语境,还有历史和文化语境。这些理论不仅是在长期的课内外学习中积累出来的,也是课标从必修到选修语言任务群及课标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
理解性默写部分看似是知识性的默写题,但知识是在情境中运用和发展的,所以相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试题的开放性增加,令人耳目一新。试卷中一些具备选拔性意义的题目涉及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对解读能力的要求涉及依据语境理解语意。
四、语言文字运用
这次考试全部为主观题,难度明显提高。培养语文素养,情境化学习及依据语境理解语义非常重要,这也是课标的要求及统编教材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核心学习内容。18题为补写句子,属于常规题型中的难题,失分比较严重。19题考查病句,需要学生联系前后文归纳整合文意。20题为句子效果分析,与新高考一卷考查的内容基本一致,体现了以真题为本的复习思想。21题考查标点符号-破折号的表达效果,几次考试中都出现,很有可能固定为常考题型。22题是词语填空题,这部分题目看重学生的日常积累,主观随意性大,想要拿到全分也不容易。
五、作文
此次作文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主体以教材《大学之道》和《谏太宗十思疏》中探讨的关于“始”和“终”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认识做事要善始善终,坚持知行合一。现代所讲的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与知行合一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结合得好就能有助于提高人的行动力,因为知行统一能使“知”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使“行”更有智慧和目的性更明确。
中国古人更注重于将认识、知识、修养直接结合于行动中,指导行动,使行动更有智慧的成分,同时,也更注重在实际行动中去体验、感悟、总结,提高认识,使行动更有成效。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重知行统一问题,重视以“知”指导“行”,使“行”更有理性,更有目的性;同时,也重视“行”中的“知”,注重从行中总结知的经验,提高智慧。知行统一使行动更有智慧,更有明确的目的性,更有实际效益,从而也是行动力更强。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发展理念的考查内核没有变,变的是多变题干类型引导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提示我们要加强辩证思维的训练,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时俱进,将作文写出新时代青年该有的青春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