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考试题整体难度适中,相对高考难度接近甚至更大,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运用和理解创新能力。大纲理念、试卷结构、题目数量以及题型等方面与往年高考基本相同。
试题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单择题(20分)。考查内容相对基础,像第 1 题辨别文物材质成分,第 2 题判断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只要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较易得分。但第 3 题涉及化学用语、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判断,第 5 题对化学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分析,需考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
第二部分:不定项选择题(20分)11 题:这道题属于中等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12题电化学,难度中等偏上,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13题难度中等,涉及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14题难度中等偏上,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15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化学平衡题,主要考查图像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第三部分:非选择题(60分)
第16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元素周期表位置、原子轨道形状、价层电子对数计算、晶体结构中离子半径比与配位关系、晶体密度计算以及氢化物沸点比较等多个考点。难度:中等偏上。元素周期表位置和原子轨道形状属于基础知识,但价层电子对数计算以及分析六氯锑酸钠不存在的原因,需要学生对物质结构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晶胞中离子半径比的计算以及晶体密度计算,既需要掌握晶胞结构,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对学生要求较高。
第17题考查有机合成,包括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推导、官能团识别、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难度:中等偏上。有机物命名和结构简式推导需要学生熟悉常见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反应特点。官能团识别和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原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是有机化学的难点,对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要求较高。
第18题考查工艺流程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反应原理。涵盖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沉淀、沉淀溶解平衡、pH调节以及配合物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偏上。“浸” 操作中试剂加入顺序和被还原元素判断,需要结合物质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调pH” 操作中试剂选择和离子方程式书写,要考虑除杂原则和离子反应。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以及解释从 “滤渣 I” 分离出Co的化合物的原因,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第19题考查综合实验,涉及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目的和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误差分析以及含量计算。难度:中等偏上。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目的考查学生对实验细节的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需要理解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误差分析要求学生清楚每个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含量计算涉及滴定实验的数据处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第20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包括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化学平衡图像分析、平衡常数计算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难度:中等偏上。利用盖斯定律计算,需要学生准确对已知反应进行组合。化学平衡图像分析,要从曲线变化趋势判断物质成分和反应进行的方向,难度较大。平衡常数计算需要结合平衡时物质的量和压强进行计算,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变化及创新: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在考查内容和形式上展现出一定变化与创新,在延续传统考点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知识融合等方式,增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1.情境创设新颖化:试题在情境选取上更加丰富多元,将前沿科学研究引入试题。这类情境不仅使学生接触到化学领域的新进展,还要求学生从复杂的科研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与知识迁移能力,体现化学学科在科研领域的重要应用,区别于传统单一的知识考查模式。
2.知识融合综合化:试题注重不同知识板块的融合,打破章节界限。如第 18 题以湿法炼锌净化渣制备 Zn 和 Co 的配合物的流程为载体,将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平衡、pH 调节、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知识有机结合。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分析流程中各步骤的反应原理和目的,这种融合考查方式更贴近实际生产和科研过程,提升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要求,与传统单知识点考查相比,更能体现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3.实验考查创新化:实验题在考查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第 19 题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氮量的实验,不仅考查常见的实验仪器使用、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还深入考查实验过程中各操作的目的、误差分析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计算。通过设置空白对照滴定等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本质,对实验细节有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思维,与传统实验题相比,更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
最后,针对本次考试,给出学生的一点复习建议:本次考试涵盖化学知识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技能等都有考查。学生可从知识巩固、能力提升和考试技巧等方面改进,以提升化学学习水平和考试成绩。
1.巩固基础知识:本次考试选择题中涉及文物材质成分、物质性质用途等基础内容。学生应回归教材,对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等进行系统复习。如在物质结构部分,要牢记原子轨道形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知识;有机化学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官能团性质及反应类型。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作答。
2.强化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非选择题呈现出知识融合的特点,像化工流程题结合了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加强不同板块知识间的联系。学习元素化合物时,联系化学反应原理,理解物质性质与反应的内在逻辑。多做综合性练习题,分析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实验题考查了实验仪器使用、操作目的及误差分析等。学生要重视化学实验,理解实验原理,明确每个操作步骤的意义。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现象,思考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对于实验题,总结常见实验题型的解题思路,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升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
4.注重答题规范与技巧:考试中因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的情况较为常见。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产物的结构简式书写准确,注明反应条件。平时练习时,按照考试要求规范答题,做完后对照答案分析答题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